您现在的位置: 小麦_小麦种类_小麦食品 >> 小麦吃法 >> 正文

但就今年来看

  • 来源:不详
  • 时间:2015-3-10 15:18:26
造成这类病害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推广不抗病的品种、单一品种大面

小麦根腐病全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症状为幼苗染病后在芽鞘上产生黄褐色至褐黑色梭形斑,病斑不断扩大变褐,病组织逐渐坏死,产生黑色霉状物,最后根系腐烂,麦苗下部叶片变黄,逐渐黄枯而死成株期染病,叶片上出现梭形小褐斑,后扩展为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浅褐色斑,病斑两面均生灰黑色霉,病斑融合成大斑后枯死,严重的整叶枯死小穗发病出现褐斑和白穗

(:绿茶么么)

地下害虫的防治:地下害虫的防治指标一般死苗率达3%时,应进行药物防治防治地下害虫的药物和方法较多,如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2公斤或3%辛硫磷颗粒剂3-4公斤拌细土30-40公斤开沟施入,或顺垄撒施后划锄覆土;亩用50%辛硫磷乳油500毫升加水750公斤顺垄浇施,都能有效地防治蛴螬和金针虫亩用90%晶体敌百虫75克,温水溶解,加水1.5公斤配成药液,拌在5公斤炒香的麦麸、大豆饼、玉米碎粒或煮成半熟稻谷、谷子等上,焖4-6小时即成毒饵将毒饵于傍晚撒在田间,可有效防治蝼蛄

小麦根腐病又称小麦根腐叶斑病、黑胚病、青死病等,主要由黄色镰孢、尖孢镰孢、串珠镰孢、雪腐格氏霉、链格孢、葡萄孢菌等真菌引起,是多种菌复合侵染的病害一般情况下,病菌在小麦、大麦、黑麦、燕麦及多种禾本科杂草的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小麦根腐病的初侵染源该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年随着该病的连年发生,病田种子带菌量逐年增加当播后温度达10℃-20℃时,病菌孢子迅速萌发侵染,导致苗期发病,幼苗受害程度随种子带菌量增加而加重土壤湿度过低或过高、肥水不足抗病力下降、氮肥过量及播种过早或过深等都使该病加重今年秋季温度一直偏高,土壤及种子病菌数量增大,这是造成今年小麦秋季发病的主要原因随着气温下降,该病会逐渐消失,但来年春天应重视防治

一、死苗原因及其鉴别

小麦根腐病的防治措施是:1、农业措施,选用抗根腐病的品种;不在病田留种,不种植带黑胚的种子;与豆类、马铃薯、棉花等阔叶作物合理轮作;适时播种,浅播;有机肥要充分腐熟,氮、磷、钾等肥料合理搭配使用2、药剂防治,防治该病的药物很多,但该病应以防为主常用的药物有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0%三唑酮乳油等,按种子重量的0.2%-0.3%拌种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发病,每亩用50%强力杀菌剂50毫升、迦姆5毫升,加水40公斤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小麦开花初期发病,可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喷雾,或每亩用4.5%玉麦菌杀水剂30-35克或5%井冈霉素水剂10克加水40公斤喷雾防治,隔7-10天再喷一次喷药应喷匀、喷透,使药液充分浸透根、茎

小麦出现死苗原因很多,如病害、地下害虫、水污染、药害等等但就今年来看,小麦死苗主要由根腐病引起,其次是地下害虫小麦根腐病近年来在黄淮麦区发展较快造成这类病害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推广不抗病的品种、单一品种大面积推广、生产上使用的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以及不科学的肥水运作等都促进了这一病害的快速发展

小麦死苗的另一个原因是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蛴螬、蝼蛄近年来小麦地下害虫为害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对小麦的为害不容忽视今年气温偏高、偏旱,有利于地下害虫活动地下害虫对麦苗造成的为害往往是沿着麦行一段一段死苗,有时一段麦苗的一半死亡一半生长良好

二、防治方法

小麦病害死亡与虫害死亡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害死亡植株逐渐变黄而死,虫害死亡植株青绿干死,且在死亡麦苗的地下土壤中能找到害虫

一、死苗原因及其鉴别 小麦出现死苗原因很多,如病害、地下害虫、水污染、药害等等但就今年来看,小麦死苗主要由根腐病引起,其次是地下害虫小麦根腐病近年来在黄淮麦区发展较快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twfh.com/xmcf/129.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小麦_小麦种类_小麦食品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