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内容提要7月份,国内小麦行情弱势运行,个别地区标准品质麦价略有走高;收购进展缓慢,多省下发文件尽力收购超标小麦;上半年小麦进口量显著增加,较上年同期增长近三成。预计后期国内小麦主产区行情将延续弱势运行态势。好麦有价无市差麦有市无价
总体来看,当前好质量的小麦“有价无市”,即购销企业挂牌价都相对较高,但实际能送到库里的符合标准品质的小麦数量却少之又少;而低质量的小麦却又是“有市无价”,即对于送到库里的小麦,不是没人要,而是根据质量谈价格,由于实际收购价格较低,为避免农民不卖粮,不便于公开挂牌。
基于此,标准质量的小麦在缺乏有效流通的背景下,企业为收购一些好小麦而提高挂牌价格不能认为是“行情涨了”,而应根据真正大量流通的小麦(占主流的平均品质)价格来判断行情的走向。
收购同比收窄多省发文救市
据国家粮食局网站,截至7月20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万吨,同比减少万吨。尽管多省市已针对超标小麦开展多种措施缓解农民售粮难的问题,但收购入库之前的清筛去杂过程繁重,拖累了收购进度。
今年夏收时期的连续强降雨导致国内小麦主产区大面积受灾,不完善粒严重超标,不仅影响到正常的储备轮换,也让种粮农民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及多个主产省先后下发通知及具体措施,切实解决农民“售粮难”问题。
临储成交下滑交易情绪低迷
7月份,临储小麦累计投放4次,周均投放量.5万吨,较上月持平;周均成交0.5万吨,环比减少1.4万吨;成交均价.14元/吨,较上月上涨72.49元/吨。
从7月份各省临储小麦的4次投放及成交情况来看,湖北、山东、新疆这3个省份月内4次全部流拍,江苏、河南各有两次流拍,安徽省有一次流拍。如此之高的流拍,说明临储底价已经和市场行情严重脱节,企业目前主要集中在市场采购,而下游消费又极不景气。
本月,进口小麦周均投放3.83万吨,较上月略减0.82万吨,周均成交0.35万吨,较上月减少0.42万吨,成交均价.23元/吨。交易的进口小麦全部是美软红冬2号品种,企业参与交易的积极性相对较低。真菌霉素超标小麦仅在河南地区投放,月内累计成交吨,好于上月的零成交。
综合分析,“以质论价”的市场特征在短期内不会消失,加之多个主产省在7月份都下发了各种形式的“救市”措施,这将让一定数量的低等级小麦获得“去路”。但应注意到,补贴金额、应急计划收购量及有效仓容都是有限的,相对于上亿吨的冬小麦产量、保守估算超过三成的不完善粒超标(不完善粒比例超10%的部分)小麦来说,在收购结束之后,市场上还将剩余大量劣质小麦。而届时,不完善粒在10%的小麦都可能因流通量过少而“奇货可居”。
预计8月份后新麦加工适用性提升,企业加工用量扩大,但受质量拖累,市场价格难有显著上涨;9月份是托市收购执行的最后1个月,也是面粉消费逐步上量的1个月,届时标准品质小麦“有价无市”的情况将更加突出,而实际的市场主流行情(不完善粒在15%~20%的小麦价格)并不会因此而出现上涨;10月份,随着气温下降、消费平稳回升,小麦市场或止弱回稳,华北地区小幅回升。
注:上述价格仅供参考
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好白癜风医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