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记者吴新光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这一天的邯郸市永年区,袁隆平亲手打造的河北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里,水稻长势良好。当晚19时,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福如,坐上高铁列车赶去长沙吊唁袁隆平院士。“我与袁隆平院士认识十几年了。他曾经3次来永年给予我们技术指导。我一定要送院士最后一程。”宋福如话语有些哽咽。作为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河北有着很深的情缘。袁隆平院士与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福如(右)在杂交稻示范基地进行交流。石少澜摄“老大”水稻在前边跑,“老二”小麦也要赶上来年麦熟前夕,在永年区刘汉乡刘备村的乡音农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田里,有位老人正低身查看小麦的长势。8年过去了,宋福如还清楚记得当时的场景——袁隆平院士在示范田里看了硅谷、硅谷小麦的长势并用手测量株高,询问每株上的麦粒有多少,一亩地有多少株,常年小麦千粒重是多少……当得知示范田小麦亩产最高达到公斤时,袁隆平院士挑起了大拇指:了不起,非常了不起。他对宋福如说:“水稻是‘老大’,小麦是‘老二’。超级水稻一步一步在跨越,年一期超级杂交稻亩产实现公斤,到二期亩产公斤,到三期实现公斤,年争取实现亩产公斤。你们的小麦也要赶上来,‘老大’在前边跑,‘老二’在后面跟,力争把示范田的小麦亩产提高到公斤,在世界领先。”“现在,我们示范田的小麦亩产已经达到公斤!”5月22日晚,宋福如感慨地说:“袁隆平院士的愿望已经实现了!”超级杂交稻在河北屡创世界新纪录袁隆平曾说,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亩产公斤梦。杂交水稻亩产公斤这个梦,在永年已圆,并且屡创世界新纪录。袁隆平院士与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福如(右)在杂交稻示范基地展示超级杂交稻稻穗。资料图片年10月15日,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超优千号)”,在河北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通过了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测产验收——平均亩产.02公斤,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年10月29日,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超优千号)在河北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通过测产验收,平均亩产.36公斤,再次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该示范基地位于永年区,是全国第六期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示范点之一。年,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与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开展技术合作,并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以袁隆平院士超级杂交稻“超优千号”与硅谷化工有机硅功能肥配套在永年区创建百亩高产稻田。“今年,我们在百亩高产稻田种植了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稻新品种,10月中旬就可收获,我们有信心亩产达到公斤。”5月22日晚,宋福如告诉记者。新品种旱稻在华北平原试种成功“水稻水稻”,顾名思义,大家都觉得它肯定要种在水田里,但您听说过在旱地里种水稻么?这一天是年10月15日。河北省阜城县袁隆平旱稻种植试验田里种植的袁香一号旱稻收割了。经农业部门现场测算和比对,旱稻亩产达公斤。这标志着袁隆平研发的这一新品种旱稻在华北平原首次试种成功。阜城县的袁隆平旱稻种植试验田里种植的袁香一号旱稻进行收割。资料图片这块试验田位于阜城县古城镇李里阳村,试验田负责人李守芹说,他们试种的4个品种旱稻中,袁香一号最成功,亩产可达公斤。按每公斤4元计算,每亩比种植玉米、小麦等华北平原传统农作物可增收元。把南方水稻“娶”到华北平原,衡水市扶贫办副主任的李双星是牵线的“媒人”。年腊月廿三,李双星接到袁隆平院士的电话,邀请他到长春旱稻种植试验田去看看。李双星说:“上长春,我品尝了袁隆平院士的旱稻米,觉得挺好吃。我想先种亩,技术员说不行,只答应给我种10亩、20亩先试试。”带着宝贵的旱稻种子,李双星回到阜城。在精心挑选种植地块后,旱稻在华北平原的旱地里扎下了根,长出了苗。河北省衡水市是我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市,从年开始积极开展休耕轮作以及种植结构的调整。“袁隆平旱稻的试种,就是调整种植结构的一项探索,对衡水乃至河北黑龙港流域节水意义重大。”李双星说。袁隆平研发的新品种旱稻是阜城县扶贫试推品种之一,经过多年的推广种植,不仅帮助农民实现了增收,也为当地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开展节水种植开辟了新途径。本文来源:长城网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twfh.com/xmys/14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