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挂号 http://www.jpm.cn/article-95644-1.html文/乡土生活园艺小麦在我国的种植面积非常大,它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全国小麦主产区分布广泛,自然条件差别大,种植户在耕种和管理方式上有所不同,所以小麦病害的种类和发生情况也不尽相同。小麦赤霉病,是小麦产区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它是一种“喜欢”温暖、潮湿环境的病害,在我国小麦栽培地区均有发生;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尤其在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麦区危害最为严重。小麦赤霉病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还会降低小麦的品质。减少出粉率,面粉的颜色差,被侵染过的小麦,不仅营养价值降低,而且口感也大打折扣。发病症状小麦在整个生长发育期,多个部位均可侵染受害。形成苗腐,茎腐,秆腐,穗腐或白穗等现象,在田间以穗腐最为常见。1,穗腐发病初期在小穗颖壳基部,出现水浸状淡褐色斑点,病情扩展后可达全穗发病。天气潮湿时,病穗上颖壳合缝处,或小穗基部会长出一层粉红色黏胶状霉层,如穗轴染病还可出现白穗的现象。染病的种子皱缩,表面有白色或粉红色霉层,而且人畜食用后,还有“中毒”的危险。2,茎、秆腐烂茎腐在小麦幼苗至成熟期间均可发生,茎基部受害后产生褐变,后期麦苗基部变软、腐烂,致全株死亡。秆腐一般多发生在小麦上部,发病初期在叶鞘处可见水浸状褪绿斑点,病情扩展后病部以上变黄,影响抽穗和穗的质量。3,苗腐小麦赤霉病苗腐,一般是由种子带菌导致的结果。种子在萌发至幼苗时期,先是幼芽变褐色,然后根冠腐烂,造成小麦出苗困难或出苗后逐渐枯死的结果。田间湿度大时,病部也可以长出粉红色霉层。发病条件小麦赤霉病的病原物具有寄生和腐生的特性,尤其是腐生能力强,寄主范围也广泛,可以在多种作物残体上越冬,也可在土壤、种子、稻草、秸秆、杂草等处越冬,成为下茬作物的初染源。造成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的原因是:田间越冬的菌源数量,和适宜的气候环境;充足的菌源数量,和小麦生育期适宜的气候条件是造成小麦赤霉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另外,还和我们的小麦品种抗性,栽培管理方式也有一定的关系。小麦齐穗后20天最易染病,如此时期间雨水多,田间湿度大,可造成大流行。其中,在小麦扬花期的降雨量,降雨天数和田间的相对湿度,是决定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防治措施小麦赤霉病具有爆发性和间歇性,我们应充分了解它的发病特点和发病条件,利用手里的资源做好充分的防治工作。在防治上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选用抗、耐病性品种与化学防治为辅,一定会有较理想的防治效果。A,选用抗、耐病性强的品种栽培,我们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选用适当的品种。B,田间应合理灌溉,排灌要方便,做到旱能浇水,涝能排水,雨过地干的效果,尽可能的减少田间的湿度。科学合理施肥,避免过量使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播种前田间应深耕细耙,彻底清理田间的作物残体,以减少初侵染菌量。用种要注意纯度,尽量不使用带菌种子播种。C,小麦始花期到灌浆阶段,是用药剂防治赤霉病的关键时期。在小麦扬花初期,可使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喷雾防治。也可用这两种药剂,对种子做拌种处理,也有不错的防治效果。好,更多无公害种植技术,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twfh.com/xmys/15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