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小麦_小麦种类_小麦食品 >> 小麦养生 >> 正文

春天多吃3种菜,补土制木,肝火旺消化不

  • 来源:不详
  • 时间:2025/4/20 10:43:29

父母多学习,孩子少受罪!

文/王主任育儿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言:“二月之节,万物皆因震而出,震即为雷,是以名为惊蛰。此乃蛰伏之虫因雷声惊醒,纷纷出离藏身之所。”

“春雷惊百虫”,惊蛰时节,连冬眠的小虫都被春雷唤醒,纷纷出来感受春天的气息。这标志着阳气上升、气温回暖、地气通畅,万物开始萌发、生长。

春气与肝相通,随着春意渐浓,人体的肝脏功能也愈发活跃。而儿童的生理特点是“肝常有余”,因此孩子更容易肝火旺盛,进而影响情绪和身体健康。

所以有时孩子脾气暴躁,并非他们的本意,而是肝火在体内作祟,急需找到一个发泄的出口。

由于孩子天生“肝常有余”,到了春天,肝火更容易被激发,犹如火上浇油。

因为“火性炎上”,当孩子肝火旺盛时,除了情绪易怒外,咽喉受热熏蒸受到伤害,或者外邪乘虚而入,引发上呼吸道感染,从而引发孩子腺样体肥大,出现张口呼吸、打呼噜、憋醒等症状。

还有一些家长注意到,孩子最近的食欲明显减退,这其实与肝气生发过旺有关。在中医理论中,脾胃属土,肝属木,而木能克土。因此,当肝气生发过盛时,会压制脾气的功能,进而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肝木横逆克脾土”。

那么,如何缓解春天肝气的过度躁动呢?中医提供了一种思路:从脾胃入手。通过调补脾胃,增强其功能,使脾气旺盛,从而有效克制过旺的肝气,这种方法被称为“补土以制木”。

既然是调补脾胃,解决之法就又落到饮食上,那我们把疏肝理气的食材与健脾和胃的食材组合到一起就好了呀!金橘山药二米粥

原料:金橘8个、铁棍山药g、小米50g、粳米50g、冰糖适量

做法:金橘用盐搓洗,去蒂,划十字;山药去皮切段;小米、粳米淘洗干净;所有食材入锅,加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至粥稠;加入冰糖调味即可,放温给孩子合适的量吃。

功效:

金橘:醒脾开胃、疏肝理气、化痰止咳,辛香气味能增进食欲。

山药:平补脾、肺、肾,增强体质。

粳米、小米:健脾和胃,益气强身。

此粥肝脾调和,强健五脏,适合调理食欲不振、肝气不舒等问题。

《名医别录》称荠菜“主利肝气,和中”,《本草纲目》说它“明目,益胃”。荠菜能清热利湿、平肝明目、和胃消滞,适合解决春天孩子常见的肝火、湿热、积滞问题,故有“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美誉。

荠菜炒蛋:荠菜适量、鸡蛋2个

做法:荠菜洗净焯水,切碎后与鸡蛋混合调味。热油下锅,中火炒熟即可。

功效:清肝火、益气血。注意:腹泻或大便不成型时不宜食用,一岁内宝宝不建议吃。

对于体质偏寒、怕冷、手脚冰凉、阳气不足的孩子,可以选择韭菜。韭菜性温,味辛,归肾、胃、肺、肝经,能补肾养肝、温中行气,增强脾胃功能,是春天养孩子的佳品。韭菜可炒蛋、包饺子、做韭菜饼或炒虾皮。

此外,春天的艾草嫩叶也是补阳好食材,可用艾叶煮鸡蛋,温阳补气血。

这回大家明白了吧,疏调肝气也离不开脾胃的配合,所以在养肝的同时,药王孙思邈还告诉我们要“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就是中医的睿智之处。

门诊案例分享:

之前门诊曾接诊一位小患者,舌苔白腻,平时爱吃肉、零食和面食,口气重,易积食,手脚心发热,睡眠不安,便秘,爱哭闹,属于典型的积食内热体质。

小儿脾胃虚弱,喂养不当易损伤脾胃,积食生内热,导致免疫力下降,易感外邪。内热上炎可引发炎症,内外压力共同诱发腺样体肥大。治疗重点在于消食导滞、清热散结,同时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开方:保和丸合消瘰丸加减,包括山楂、神曲、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浮小麦、桑葚、麦芽、连翘、浙贝母、生牡蛎、玄参、炙甘草。(此方为个案,未经辨证请勿盲目使用)

调理思路:

1、消积食:保和丸中,神曲消酒食积,莱菔子消面食痰浊积,山楂消油腻肉积。陈皮、半夏、茯苓理气和胃、燥湿化痰。

2、养肝健脾:浮小麦、桑葚平肝补肝肾,麦芽疏肝,炙甘草调脾和胃。

3、清热散结:连翘、浙贝母、生牡蛎、玄参清热化痰、散结消肿,缓解腺样体肥大症状。

孩子发现较早,积食内热和腺样体肥大症状很快改善。后续调理脾胃,既改善体质、缩小腺样体,又避免长期西药的副作用,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声明:此文目的在于传承中医育儿,无不良引导,用药需经医嘱。感谢您的阅读?

END

#腺样体肥大#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twfh.com/xmys/156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小麦_小麦种类_小麦食品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