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小麦_小麦种类_小麦食品 >> 小麦种类 >> 正文

建党百年主题征文优秀作品丨小麦

  • 来源:不详
  • 时间:2021-7-6 14:24:30
建党百年主题征文优秀作品

小麦

从“水草肥美”的鄂尔多斯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在中石化华北石油工程录井队伍里有这样一个传说:

“再难录的井,小麦都可以完成!”。

雄奇的天山,冰雪融化了;古老的塔里木河,解冻了;春天的气息开始对“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复苏了……

起风了。无边无际,无休无止,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走向何处。

“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这是当地人对新疆塔里木分盆地风沙的概括。

小麦刚从广西容县老家休假回来,从库车县城项目部到井场公里的上井路程已经走了3个小时了,此行目的地是新疆库车县雅克拉区块的雅开10井。九十年代的富康轿车在当地已经是比夏利高出一个档次了,刚出县城就遭遇了严重的沙尘暴天气,离基地越来越远,离井场越来越近,风沙也就越来越恶劣!只能以10码每小时的速度前进了,打开前后雾灯,在能见度不足3米的戈壁路上即不能停车,也不能快速行走。如果你走得比别人快,就可能追尾;但是如果你走得比别人慢,就可能被别人追尾。

已经看不见一丝光亮了,天空几乎都被沙尘覆盖住了,阴沉沉的风裹着砂粒吹打在车身上,可以明显感到车体的晃动。小麦坐在副驾驶位置,紧盯着流沙肆虐的车前方,帮助司机一起辨识公路。

“呼-呼-呼,嗡-嗡-嗡”,在凌厉恐怖的风声中,对峙了10个小时,小麦终于到达了雅开10井。

一天已经过去了。现在还赶得上交班的晚饭,小麦从车上卸下简单的行囊,和同事们一起吃着几乎是半碗米半碗砂饭菜。他感觉今天的饭菜特别好吃,吃完了饭,他又喝了一大碗汤。

第二天,新疆新闻和中央新闻同时播报了一条短讯,昨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刮起了8-10级的大风,局部地区风力可达12级。乌鲁木齐发往北京的K70次列车,在大风口位置被飓风吹倒了两节车箱,多节列车车窗玻璃被风吹破。

“小麦,吊车和搬迁车辆下午2点到达井场,项目部要求你队今天搬迁老井场设备到艾丁9井,最晚后天达到开钻标准。”

“可是,艾丁9井在哪呀?”在托甫台12CX井正在埋头整理完井资料的小麦,一大早接到项目部的搬迁电话,急忙询问道。

“艾丁9井,是一口新井,项目部的人都没去过。张经理说过了,只有你知道”,项目部调度调侃着挂了电话。

小麦赶紧放下了手中的活,看了一眼办公室墙上的构造井位图。老井场属于托甫台区块,艾丁9井应该在艾丁区块的西南边界,从地图上看两井大概相距公里,需要至少3小时搬迁路程,必须尽快完成搬迁,才可能按要求做好新井的开钻准备。

“老张,去生活区通知钻井队给录井队断电,然后叫上陈建飞和李军华,拆卸所有录井设备准备搬迁新井场。”小麦一边收装着资料,一边给队员们分派着任务。

“只有一天的时间,就咱们四个人能干完吗?而且今天还要赶到新井场,况且咱们现在连去新井场的路都不知道”,地质大班张可军疑惑地问道。

“乘这会天气还不是很热,赶快干活吧!咱们今天必须干完,否则就会影响新井的开钻时间”,小麦坚定的说。

三伏天,塔克拉玛干的井场,只要太阳一出来,温度就开始飙升。

从8点开始,一口气5个小时,小麦带领着3名录井队员终于拆卸完了所有的录井设备,地线、天线、电源线、电话线、信号线以及各类传感器都已存放妥当。

看着就剩下等待吊装的录井设备,老张、陈建飞、李军华都惊呆了,正常要一个队七个人一天的活,在小麦的带领下四个人半天就完成了。他们被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动了,他们忘记了疲劳,穿着被汗水湿透的红色工作服,找到能够遮挡阳光的阴凉处,就着桶装矿泉水开始享受劳动的喜悦。

下午2点了,搬迁车却没有来,沙漠的干燥效应使气温已经飙升到接近40度,地表温度恐怕已经有50、60度了。穿着厚厚的牛筋底劳保鞋,脚踩在砂地上都能感觉到灼烧难奈。井场已经停电,没有空调只能躲在阴凉处等待搬迁车辆。一大桶纯净水已经喝光了,先前湿透的工作服早已干透了。小麦现在感觉喝水几乎都不能解渴了,他全身每一个毛孔都需要水,恨不得现在把自己立刻能淹没在水里。等到下午5点的时侯,队员们几乎每5分钟就要补充一次水,否则好像随时就要被烝发融化似的,喝水喝到想吐,但又不会出一滴汗,不到5分钟就必须再喝一次。

终于,在第二大桶纯净水快喝完的时候,搬迁车辆来了。一辆15吨吊车,三辆板车。

“你们是哪个单位的?你们等多久了?”

搬迁车队惊讶的看着四个穿红工作服、头顶冒着蒸汽的人问道:

“我们是华北录井的,从中午1:00到现在整整七个小时了”,瘦弱、矮小的小麦看着司机们平静地回答道。

接下来,吊车、板车以最快的速度吊装完成了所有录井设备,向着新井场艾丁9井驶去。在小麦的指引导航下经过3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顺利到达了新井场。

茂密的红枊,在深秋中摇曳着红艳艳的身姿与落霞争辉,金黄金黄色的神秘古树胡杨,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呈现出了它生命中最美丽的时节。

这里应该是塔河油田植被最发育的区块了,位于库车县草湖乡的TH1井场就处在这个区块。一轮弯月在井场高高挂起,枯草丛中,虫鸣唧唧,此起彼伏。

“啪”

一个瘦弱、矮小的身影,在录井值班房里狠狠的打了自己一巴掌。

小麦把手掌在面前伸开后,手掌上几团红红的血洇,和三只刚刚喝饱了血的蚊子尸体。

这就是传说中新疆蚊子,“三个、五个炒成一盘子。”

这个身影在这个深秋里已经连续熬了两个星期的夜班了,他正在卡取这口井最重要的地层——奥陶系的古潜山界面。因为周边的邻井相对较少,实钻地层与设计地层误差已经超过55米了,而且还出现两套设计外的地层,这让他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功夫不负有心人”,根据现有资料将一切可能出现的情况预测推断后,再紧密跟踪结合实钻地层、油气显示等情况,他终于在米地下的“蛛丝马迹”中捕捉到了古生界潜山界面,这时候他已经整整两个多星期没有好好睡个觉了。

从早上到晚上,他整整睡了十二个小时,没有人见他吃饭,也没有人见他上厕所。第二天早上,队员们推开了他的宿舍门,但却怎么都叫不醒他。

老张害怕了,立即给项目部张经理打电话,张经理告诉老张:“对着他的耳朵,你悄悄说一声‘起钻了’试一试。”

老张刚说了声:“起钻了”。

那个瘦弱、矮小的身影就像弹簧似的“嗖”地蹦了起来,一起来就要找放大镜看岩屑。

“大寒”的这一天,塔克拉玛干迎来了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雪,气温骤降到了零下27度。塔里木河结冰了,33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顿时安静下来了,皑皑白雪,无边无际,似乎笼罩了整个世界。

“今年,谁在井上过年?”

“小麦说了,他要等到过完年,春暖花开时再回家轮休。”

“唉,看来我今年天的最长野外出勤记录,还是被小麦给打破了。”

塔克拉玛干冬天的风就像后妈的手,大耳刮子在脸左一巴掌、右一巴掌;太阳像冰箱里的灯泡,感觉不到丝毫的温暖。

小麦自愿留守在于奇6井越冬生产,就在接近年关时候,物探队挺进了于奇区块,为了加快第二年勘探进度要在该区域增加三维地震精度。为了尽可能减少干扰,物探作业都是半夜开始放炮施工,钻井队被命令凌晨零点到6点必须停止一切大功率机械。于是柴油机停了、发电机停了,甚至车辆、行人都禁止随意通行。这个时间段也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刻,停了电的野营房在两个小时的内热量几乎就散失殆尽了。小麦和录井队员蜷缩在野营房里,身上盖了4、5床被子,依然被冰得瑟瑟发抖。

他们只能期盼着,外面的炮声能早点结束,能早一点听见井场发电机的轰鸣声。

物探队终于作业结束离开了。在最冷的数九天气后,小麦微笑着对过完年从家里上来换班的人说道:“今年过年的鞭炮声最响亮!”

小麦其实一点也不小,他比老张、张经理都大很多。我知道在九十年代初,小麦就去过陕西、山西、甘肃、内蒙等工区工作过,煤层气、地热井、气井、油井,科探井、预探井,普查井等,几乎没有他没干过的录井作业。不过,大家都习惯了叫他“小麦”,甚至许多人并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麦观金”,他是华北工程录井公司新疆项目部的一名录井队长。

在中石化队伍里,还有许多这些个普普通通的“小麦”们,他们深耕沃土,默默奉献,赋于生活事业更多的的内涵,共同点亮共和国的每片方寸之地。

编辑:邓佳审核:陈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twfh.com/xmzl/115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小麦_小麦种类_小麦食品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