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北方,馒头就是主食,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家常的不能再家常,甚至现在生活水平好了,孩子们也都爱吃米饭,而不爱吃馒头了。但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馒头这一家常食物主宰了北方人的餐桌,有白面馒头可吃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是一件幸福的事。白面馒头并不是佳肴美食,但却是填报我们肚子的主要来源,它雪白煊软,麦香芬芳,食之,后味有淡淡的甜,特别是其含有丰富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是我们能量来源的基础食物,可以说在北方家家户户的主妇都会做馒头。
往前推30年,那个时候农村小麦产量低,遇到灾害天气,不管是干旱或者洪涝,麦子的产量影响很大,有时候甚至颗粒无收。前半年还好,到了冬天或者年底,青黄不接的,没有白面可吃,饭桌上就不会有大白馒头。而只会有红薯、南瓜、豆腐、粉条、黄面窝窝等食物,红薯与黄面窝窝这个时候就成了主食,是白面馒头的替代品。只记得红薯吃多了烧心,胃里有酸水,还老放屁,黄面窝窝还好,易于排泄,但口感粗糙。黄面窝窝就是用玉米面做的窝窝头,现在可是粗粮,好东西。在当时,这东西不值钱,5个黄面窝窝也不值一个白面馍馍。而且红薯与黄面窝窝还不挡饱,当时的人们干体力活比较多,消耗体力精力比较大,饭量也大,所需碳水化合物等能量热量多,不像现在机械化程度高,农活也变得轻松了,自然饭量也变小了。
所以,小时候有白面馒头吃,是件特别幸福的事,也会觉得白面馒头特别香甜,就像吃了一顿大餐或者美味。其实,现在想一想,干嚼馒头,有啥好吃的,不过当时所处那样的年月,真的感觉很香甜,总比老吃红薯、南瓜强吧,特别是从早到晚,一天三顿地瓜干,南瓜汤,吃饱了,也感觉没力气。在如今食物丰富充足的年代,现代的年轻人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吃个白面馒头,太普通了,有些减肥的女孩子甚至都不吃主食,更不用说白面馒头了。
白面馒头想要做好,也不容易,特别是对家庭主妇来说,蒸出来既要煊软可口,又要又白又胖,可考验主妇们的面食功力了。首先,要有好的酵母,只有好的酵母才会让白面发的蓬松多孔。我妈与我奶奶一般在夏天的时候就开始准备了,一般是菜园子里结的最大最好的甜面瓜,留一两个,撒上菌种,裹在树叶里,在阴凉处风干,等到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用来发馒头了。一般我妈在冬天和面,会烧些开水,与凉水混合成温水和面,太烫容易把酵母烫死,太凉又不容易发。面活好后,就要盖在被子里,发酵一两个小时,或者更长时间。等到面团变得很大,并且上面有很多孔洞,面就算发好了。
妈妈就开始蒸馒头,首先她会把面团切成一个一个的剂子,然后又用手将剂子团成馒头的模样,放在被子里等待二次发酵。二次发酵完毕,生馒头变得更加光滑,奶奶就开始生火起锅,等水开了,就把生馒头一个个放到锅里去,放上锅盖子,周边还要用抹布密封,大火烧起来。火苗安静的舔着锅底,劈材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灶台上的蒸汽烟雾云绕,等闻起来有馒头味了,奶奶就会不再放劈柴,改用小火。不一会儿馒头就可以出锅了,妈妈打开锅盖,馒头们就像白白的面包一样煊软,一排排的站列整齐,很是好看。热馒头刚出锅最好吃,煊软香甜,有股淡淡的麦香,我一下子就能吃两到三个。
这是最普通的馒头做法,也是传统的面食做法,其实,馒头也有很多种做法,比如红糖馒头,杂粮馒头,奶香馒头,红枣花馒头等等。吃法也是日趋多样,比如烤馒头,烤馒头片,炒馒头,炸馒头,炸馒头片,甚至于做拔丝馍也常常用到白馒头。拔丝馒头属于甜口,就是将馒头切块,用热油炸好,捞出控干油,然后开始熬制糖浆,糖浆熬好,直接浇上去,就可以出锅。拔丝馒头的特点是,外焦里嫩,甜香可口,用筷子夹一块,有很长的糖丝出来,别有一番风味。从小吃到大的馒头,竟然也有那么多花样。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煎馒头片,说到煎馒头片,恐怕大家都会煎。但我介绍的这种煎馒头片,相对来说比较特别,煎出来,煊软可口,并不是特别硬的那种口感。先暂时保密一下,待会儿自然就会介绍给大家。煎馒头,我们首先要有剩下的大白馒头,不建议使用刚买的新馒头,一来口感不好,二来教大家煎馒头就是为了让大家解决掉剩馒头,不浪费。煎馒头片做早餐也特别好,现在大家生活节奏快,早上赶着送孩子上学,自己上班的。只需仅仅5分钟,就可以让大白馒头华丽转身,变成鲜香煊软的馒头片,成为早餐主食。
啰嗦了这么多,下面咱们开始介绍制作方法:大白馒头华丽转身,变成鲜香煊软的馒头片,仅需5分钟,快手早餐
所需食材很简单,剩馒头2个,鸡蛋2个
首先,我们先把两个剩馒头,切成大厚片,厚薄一定要均匀,大概1厘米左右厚;
其次,把鸡蛋打入碗中,一定要多打会,打均匀,一会儿好挂在馒头片上,再撒点盐;
现在,用馒头片在蛋液里沾下,最好两面都要挂上蛋液,并且要均匀哦;在电饼铛上放点油,
放上馒头片,等煎的金黄了,再煎另一面,并刷上油。
最后,出锅装盘,不仅漂亮而且好吃。快吧,这样一份早餐主食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