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召开小麦穗期重大病虫防控工作视频会议指出:预计今年小麦穗期病虫害发生面积达5.9亿亩次,其中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以上发生流行,4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小麦穗期病虫防控的攻艰阶段。针对将要发生的赤霉病,我们应当如何防控呢?
一、小麦赤霉病侵染的来源
1、潜伏在土中的病残体和小麦种子上的病菌,播种后如遇温度适宜,会侵入幼苗,造成苗腐或基腐。2、残茬(稻、麦茬)上的菌丝体,越冬后,春季土壤潮湿,气温上升到10度以上时,暴露在土壤表面带菌残茬,产生大量菌体。在小麦扬花期侵染到麦穗上,引起穗腐。
3、先染病的麦穗,借风雨不断传播,引起穗腐。
二、传播条件
1、湿度大:连续阴雨天气,植株生长茂盛,郁闭通风透光性差,田间湿度大,有利于孢子繁殖,赤霉病就发生严重。
2、温度偏高:在小麦扬花阶段长期温度偏高,利于孢子繁殖和传播。
3、病源基数大:赤霉病发生与流行取决于病源基数,病源基数大的地区,发病重而且传播速度快、面积广。
三、防治最佳时期
小麦在抽穗扬花期是发病的高峰期,所以在选择打药时间上,应遵循“见花打药”的原则。一天中打药最佳时间在下午5点后,避开小麦开花高峰期。在晴天时见花打药,阴天穗抽出后即可喷药,下雨天不喷药。
四、药剂选择与用量1、戊唑-咪鲜胺这种药剂具有内吸与触杀及保护作用,不仅能有效地防治赤霉病,还能兼治白粉病,黑穗疗,锈病等。每亩用25毫升+水50公斤喷雾。也可加入磷酸二氢钾克,0.01%芸苔素内酯20克共同喷雾,防治效果更佳。
2、戊唑醇此药广谱内吸传导性好,持效期长,价格便宜,无抗药性等特点。每亩用43%戊唑醇悬浮剂12~15亳升+水30公斤喷雾。
3、氰烯菌酯该药对菌丝生长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小麦赤霉病发病初期,每亩用25%悬浮剂~毫升,兑水30~50公斤喷雾,可有效地控制赤霉病的发生和蔓延。
4、肟菌-戊唑醇此药是由戊唑醇和戊菌酯复配而成,可抑制孢子不能发芽,并控制菌丝生长和产生孢子。具有半内吸、保护、渗透作用。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杀菌剂。用75%水分散剂倍液喷雾。或30%悬浮剂36~45毫升+水30~50公斤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