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小麦_小麦种类_小麦食品 >> 小麦种植 >> 正文

江苏省2019年小麦主要种植品种信息汇总

  • 来源:不详
  • 时间:2023-4-22 12:22:58

一、年夏收形势与特点

-年度小麦生产形势起伏较大,秋播进度较快,播种质量有所提高,冬前苗情基础相对较好;越冬至返青期间遭遇历史罕见的连阴雨寡照天气,对壮苗和分蘖影响较大,苗情素质相对较差;后期气候条件十分有利,通过强化春季田管措施落实,有力促进了苗情转化升级,病害发生轻,千粒重创历史新高,最终实现了优质丰产丰收。

1、面积有所调减。我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休耕力度有所加大,夏粮面积有所调减,苏南地区调减幅度达15.2%。据省统计部门数据,全省夏粮总面积.6万亩,较上年调减75.6万亩,减幅2.02%,其中小麦总面积.4万亩,减少85.5万亩,减幅2.37%。

2、单产有所突破。全省平均夏粮亩产公斤,较上年增15.5公斤,增幅达4.38%,其中小麦亩产.3公斤,增16.8公斤,增幅达4.69%,单产水平创历史新高(十三市平均历史最高产量为年.9公斤)。小麦亩产突破公斤的县有:丰县公斤,沛县公斤,铜山区公斤,海安市达公斤,宝应公斤,徐州市平均达公斤。新洋农场“华麦5号”实收面积3.3亩,实收亩产.7公斤,再次刷新我省小麦小面积攻关田高产纪录。

3、总产有所增加。全省夏粮总产.6万吨,较上年增30.2万吨,增幅2.28%,其中小麦.5万吨(统计部门定案数创历史新高,十三市合计历史最总产为年1.6万吨),较上年增28.4万吨,增幅2.2%。十三市合计数今年夏粮及小麦总产均是持平略减。

4、千粒重创新高。全省平均小麦每亩穗数36.73万穗,比上年减0.62万穗,减1.66%;平均每穗粒数30.65粒,减0.07粒,减0.22%;千粒重40.24克,增1.73克,增.4.51%;全省平均理论亩产.93公斤,比上年增11.23公斤,增2.54%。由于中后期温光条件适宜,灌浆充分,千粒重是历年来最高的一年,创历史新高。

5、品质优,效益略增。今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极轻,小麦生长中后期及收获期间天气晴好为主,灌浆充分,容重高,真菌毒素检出率极低,小麦商品品质总体是历史最好的年份这一。但由于收购价有所降低、生产成本有所增加,今年小麦生产效益并没有明显提高。据各市作栽部门资料汇总,全省小麦平均实际出售价2.17元/公斤,比上年减0.05元/公斤,亩总产值.68元,较上年减1.34元,亩总成本.64元,较上年增7.39元,亩纯效益.06元,较上年减8.71元,减幅达3.53%。据江苏省物价局成本调查监审分局有关直报县调查汇总数据,不计自营地折租和家庭用工成本每亩现金收益可达.25元,如扣除自营地折租和家庭用工成本,仍只是保本微利。

二、年秋播形势与特点

1、播种面积有所调减。据13市农技推广(作栽站)部门汇总分析,预计全省秋播粮食作物面积.3万亩,比今年夏收减94.3万亩,减幅2.57%;其中小麦面积.3万亩(其中稻茬麦占74.7%),减69.1万亩,减幅1.96%。秋播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地区种植结构调整,改种其它高效经济作物,另一方面是由于粮食价格低迷,苏南地区进一步扩大冬季轮作休耕,苏南5市合计秋播面积减少了57万亩,占全省秋播面积减少总量的60%。

2、适期播种面积继续扩大。据13市资料汇总分析,全省小麦适期播种面积.1万亩,占55.6%,在上年度大幅增加7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个百分点,是近6年来最好的年份;迟于适期10天以内的面积万亩,占25.9%,比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迟于适期10天以上的面积.9万亩,占16.5%,比上年减少2.7个百分点。徐州、南通、无锡3市小麦适期播种比例较高,分别达到78.01%、72.54%和70.5%,常州、盐城、泰州其次,分别达到66.64%、64.68%和58.37%。

3、播种质量相对较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机播面积扩大。全省机条播小麦面积达万亩,机撒播面积万亩,合计占比近74.9%,比上年增加4.9个百分点。二是秸秆还田质量有所提高。全省秸秆全量还田面积万亩,其中水稻秸秆专用机械粉碎还田达万亩。三是烂耕烂种面积少。全省烂耕烂种面积仅2万亩左右,是难得的几乎没有烂耕烂种的年份。四是沟系配套比例有所增加。全省沟系配套面积已达万亩,占80%,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

4、主体品种相对稳定。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种植面积4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20个,合计面积万亩,占63%。淮北地区小麦主体品种为:淮麦33(万亩)、烟农19(万亩)、济麦22(78万亩)、百农(63万亩)、江麦(54万亩)、淮麦35(48万亩)、徐麦33(47万亩)、连麦8号(46万亩)、淮麦20(41万亩)、淮麦40(41万亩)等,沿淮地区主体品种为郑麦(64万亩),淮南地区主体品种为宁麦13(万亩)、扬麦23(万亩)、镇麦12(万亩)、扬麦25(万亩)、扬麦16(99万亩)、扬辐麦4号(83万亩)镇麦10号(94万亩)、镇麦(57万亩)、扬麦20(40万亩)(以上均按种植面积排序)。宁麦13继续保持淮南第一大品种地位,淮麦33替代了烟农19成为淮北地区第一大品种。

5、苗情基础相对较好。到11月20日,全省已出苗小麦面积万亩,占76.4%,基本苗充足,平均每亩达23.4万,平均叶龄已达2.52叶,适期早播的叶龄已达3叶以上,进入分蘖期面积约万亩。从苗情分类看,旺长苗、一类苗、二类苗和三类苗(包括未出苗和未播面积)分别占2.43%、31.19%、33.30%和33.08%,一、二类苗合计占64.5%。以上各项苗情指标与上年基本接近,也是近几年来苗情最好的年份之一。

6、存在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是部分田块偏旱出苗不齐。因旱全省约有万亩已播小麦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造成出苗推迟或出苗不齐。一是不平衡性较为突出。截止11月20日全省尚有多万亩已播未出苗田块,还有多万亩尚未播种。三是秋季化除效果较差。由于墒情不足,麦田秋季化除面积比例不高,封杀化除效果受到较大影响。

三、江苏小麦品质区划概况

由于我省处于南北过渡地带,南北之间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土壤类型也比较复杂,所以小麦品质类型也呈多样性。根据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等影响小麦品质的主要因子,我省小麦品质区划分为以下四大区域:

一是淮北中筋、强筋白粒小麦品质区。该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市全部以及淮安和盐城市的渠北部分。在全国小麦品质区划中虽划归为黄淮南部中筋麦区,种植品种以半冬性为主,白粒,常年小麦面积万亩左右,是全省小麦主产区、高产区。

二是里下河中强筋红粒小麦品质区。该区是江苏省腹部地区的碟形洼平原,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栽培条件好,生产水平和产量水平与淮北相当,主要包括扬州市的宝应、高邮、江都(大部分),泰州市的兴化、姜堰(一部分),以及盐城的西南和淮安的东南各一部分。本区种植品种以春性、红粒为主,常年小麦面积万亩左右,产量高、品质好。

三是沿江、沿海弱筋、中筋红粒小麦品质区。该区为我省沿长江两岸和沿海一线,沿江以江北为主,沿海以中部、南部为主,沿海北部部分地区与淮北麦区相重叠,主要包括南通市,泰州市东南部,盐城市东南部。该区种植品种以春性、红粒为主,常年小麦面积万亩左右,有生产弱筋小麦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但缺乏市场订单和优质优价,故弱筋、中筋、强筋品种并存。

四是苏南太湖、丘陵中筋、弱筋红粒小麦品质区。该区位于江苏省最南部五个市,是我省经济最发达地区,近年来小麦面积急剧下降,目前苏南五市小麦面积仅万亩左右。该区春性红粒品种,品质介于里下河和沿海、沿江麦区之间。

由于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发展不足,优质优质难以体现,近年来我省最具优势的弱筋小麦生产有所退步,淮南地区推出了一些春性红皮、号称强筋的小麦新品种,面积有扩大趋势。这类新品种能否适应生产和市场需求还有待观察。

四、推进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有关情况

我省始终将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作为推进小麦等粮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强扶持和建设。主要经验与做法:

一是强化工作部署发动。将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写进省委一号文件,成立厅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年都引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全面部署推动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

二是积极落实创建任务。在中央财政安排资金扶持的基础上,省财政每年安排2.7亿元用于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并专题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督促各地认真落实创建任务,全省年落实小麦示范片个以上、水稻示范片个以上。

三是大力推广绿色高效技术模式。专门成立了江苏省种植业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专家指导组,组织涉及育种、栽培、加工、品牌等方面25名专家开展巡回指导、技术培训和各类现场观摩会,指导各地积极应用生物农药、有机肥等绿色物化新产品,推广一批优质品种和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确保示范基地优质品种、减肥减药技术覆盖率达到%。

四是突出加强考核评价推动。我省将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并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列入省对市政府考核指标,分值占整个农业部门考核分数的比重接近10%。为推动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足量高质完成任务,我省采取绩效评价的办法,督促各地认真开展创建项目实施,每年对各地创建工作开展绩效评价,并印发创建情况的通报,通报各地创建工作实施情况。

来源:农产品期货网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twfh.com/xmzz/14341.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小麦_小麦种类_小麦食品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