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是几级医院 http://www.bdfzkyy.com/那一年,小麦赤霉病高发区,平均收购价格不到5毛钱。小麦赤霉病,是流行于长江中下游的病害,安徽和江苏等稻麦轮作区年年偏重发生,更是植保机构做好农业流行性病虫害预测的首要目标。近几年,小麦赤霉病发病区域由南向北逐渐迁移。年,该病害在河南南阳市和驻马店市大爆发,小麦产量断崖式下滑,平均亩产量斤左右,小麦品质下降到有史以来最低——瘪粒无中、霉层无质,可谓惨不忍睹。通过历年专家们的研究,得出了一致结论:小麦赤霉病只能预防,不能治疗。最佳的预防时间是抽穗扬花前,一旦错过这个时机,后期再打杀菌剂,于事无补。小麦赤霉病是粮食安全一大障碍小麦赤霉病,会产生呕吐毒素(DON毒素),对人类以及动物的肠道产生不良影响。对人畜都有较大的危害,食用病麦会引起眩晕、发烧、恶心、腹泻等急性中毒症状,严重时会引起出血,影响免疫力和生育力等,直接对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小麦中病麦率含量达到4%,就已失去任何价值,根本不能食用。据媒体报道,在年,江苏某小麦区因为赤霉病大爆发,粮所拒绝收购带病小麦。小麦赤霉病的本质小麦赤霉病还被叫做烂穗病和红麦头,是一种气候性病害,有多种镰刀真菌引起。主要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就是说,如果今年小麦赤霉病大发生,一旦秸秆被打碎埋入土壤中,那么来年该病害再次大发生的概率非常高。引发小麦赤霉病的镰刀菌菌群通过气流和风雨传播,在花药萌发后,逐渐侵染小穗,发病后的3天~5天时间,就会产生大量粉红色霉层。侵染高峰期是整个扬花期。小麦赤霉病发病特征小麦赤霉病发病初期,在小穗上和颖壳上产生水渍状浅褐色病斑,逐渐扩展到整个小穗上,颜色变为枯黄。发病中期,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发病后期,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小麦赤霉病只能预防不能治疗小麦赤霉病病原菌侵染时,是通过张开的颖壳进入的,而扬花期正是颖壳全部张开的时机。这个时候是预防的最佳时机。小麦扬花通常是3天左右的时间,等到扬花结束,颖壳会随之闭合,大量的病菌侵入后,已经与外界成隔绝状态。如果提前喷施杀菌剂了,那么可以将进入内部的病菌清除掉;如果没有喷施,此时再打药的话,药液是无法渗透至颖壳内部的。所以说,小麦赤霉病只能预防,不能治疗。登记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种类是非常多的,戊唑醇.咪鲜胺、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己唑醇、百菌清、多菌灵、丙环唑、氰烯菌酯等等,都对赤霉病有不错的防效。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打药时机(扬花前),防效基本都在80%以上。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twfh.com/xmzz/15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