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麦有价无市差麦有市无价
据市场信息,目前不完善粒在6%以内的小麦收购价普遍较高,基本在1.17~1.21元/斤;但市场上流通的且能够收到的小麦,大多数不完善粒在10%~15%,这部分小麦价格基本在1.12~1.15元/斤之间。而对于不完善粒超过20%的小麦,收购价格相对混乱,好点的在1.00~1.10元/斤之间,差点的0.90元/斤左右。与6月相比,高品质小麦上涨0.02元/斤左右,而低品质小麦下滑0.01元/斤左右。
总体来看,当前好质量的小麦“有价无市”,即购销企业挂牌价都相对较高,但实际能送到库里的符合标准品质的小麦数量却少之又少;而低质量的小麦却又是“有市无价”,即对于送到库里的小麦,不是没人要,而是根据质量谈价格,由于实际收购价格较低,为避免农民不卖粮,不便于公开挂牌。
基于此,标准质量的小麦在缺乏有效流通的背景下,企业为收购一些好小麦而提高挂牌价格不能认为是“行情涨了”,而应根据真正大量流通的小麦(占主流的平均品质)价格来判断行情的走向。
面粉小幅下滑麸皮行情分化
7月份,强降雨和高温高湿,对面粉加工及购销企业的生产、物流运输、存储保管均造成影响。主产区加工企业面粉出厂价下调至1.54~1.60元/斤,较上月下滑0.02元/斤左右。华北地区麸皮价格月环比下滑0.01~0.03元/斤,至0.58~0.62元/斤;而江淮、黄淮地区麸皮价格月环比上涨0.02~0.04元/斤左右,至0.65~0.70元/斤。
收购同比收窄多省发文救市
据国家粮食局网站,截至7月20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万吨,同比减少万吨。尽管多省市已针对超标小麦开展多种措施缓解农民售粮难的问题,但收购入库之前的清筛去杂过程繁重,拖累了收购进度。
今年夏收时期的连续强降雨导致国内小麦主产区大面积受灾,不完善粒严重超标,不仅影响到正常的储备轮换,也让种粮农民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及多个主产省先后下发通知及具体措施,切实解决农民“售粮难”问题。
临储成交下滑交易情绪低迷
7月份,临储小麦累计投放4次,周均投放量.5万吨,较上月持平;周均成交0.5万吨,环比减少1.4万吨;成交均价.14元/吨,较上月上涨72.49元/吨。
从7月份各省临储小麦的4次投放及成交情况来看,湖北、山东、新疆这3个省份月内4次全部流拍,江苏、河南各有两次流拍,安徽省有一次流拍。如此之高的流拍,说明临储底价已经和市场行情严重脱节,企业目前主要集中在市场采购,而下游消费又极不景气。
本月,进口小麦周均投放3.83万吨,较上月略减0.82万吨,周均成交0.35万吨,较上月减少0.42万吨,成交均价.23元/吨。交易的进口小麦全部是美软红冬2号品种,企业参与交易的积极性相对较低。真菌霉素超标小麦仅在河南地区投放,月内累计成交吨,好于上月的零成交。
进口稳步增长美麦窄幅震荡
海关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进口小麦47.8万吨,同比及环比分别增加4.8万吨和3.8万吨;进口均价.53美元/吨,同比降低79.68美元/吨、环比略增5.14美元/吨。小麦进口量连续4个月呈增长态势。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小麦.5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38万吨。
7月份,国际小麦维持低位窄幅震荡走势,CBOT美麦指数月内最高.6点,最低.6点,缺乏显著的利多或利空因素是导致行情难有方向性走势的关键原因。
综合分析,“以质论价”的市场特征在短期内不会消失,加之多个主产省在7月份都下发了各种形式的“救市”措施,这将让一定数量的低等级小麦获得“去路”。但应注意到,补贴金额、应急计划收购量及有效仓容都是有限的,相对于上亿吨的冬小麦产量、保守估算超过三成的不完善粒超标(不完善粒比例超10%的部分)小麦来说,在收购结束之后,市场上还将剩余大量劣质小麦。而届时,不完善粒在10%的小麦都可能因流通量过少而“奇货可居”。
预计8月份后新麦加工适用性提升,企业加工用量扩大,但受质量拖累,市场价格难有显著上涨;9月份是托市收购执行的最后1个月,也是面粉消费逐步上量的1个月,届时标准品质小麦“有价无市”的情况将更加突出,而实际的市场主流行情(不完善粒在15%~20%的小麦价格)并不会因此而出现上涨;10月份,随着气温下降、消费平稳回升,小麦市场或止弱回稳,华北地区小幅回升。粮油市场报
小麦托市新政频出价格能涨吗?对于今年的小麦市场来说可以用“流年不利”来形容:首先是北部地区的倒春寒,接下来就是各地收割期的降雨不断,最后还有洪涝灾害影响交通和储存小麦质量。所以今年的小麦质量明显弱于往年,其中芽麦、不完善粒超标、赤霉病严重是今年小麦质量差的主要方面,使得湖北、安徽、江苏、河南、南部以及山东小部分地区的大量小麦无法入库,价格始终在低位徘徊。为了要尽力解决质次小麦的卖粮难问题,近期各地政府连续出台托市新政。其中湖北启动15万吨的超标小麦地方收储政策、安徽准备收储超标小麦万吨、山东时隔6年再次全省17市启动小麦托市。虽然近期小麦托市新政频出,但小麦价格到底能不能上涨是诸多业内朋友向我问的最多的问题。笔者认为,价格上涨是必然的,但仍需时间等待,并且不同质量的小麦价格上涨空间也不一样,大涨行情更是难现。
第一、国储托市必然支撑价格
近期各地虽然反映国储的收购指标并未放宽,很多粮源都无法达到正常入库指标,个别地区出现入库难现象,但托市一直会持续到9月30日,在接下来的近2个月的时间里,还是会继续支持小麦价格的。并且近期湖北、安徽以及山东省的托市新政出台,不管实际收购量到底能增加多少,都会进一步消化小麦的市场余粮,并且一些质量超标不严重的小麦有了入库渠道,价格将会向托市价格或是各省超标小麦收储价格靠拢。整体来看,国储托市必然会支撑小麦市场购销价格,而新政也会使得小麦市场价格缓步上移。不过地方新政的财政支出比较繁琐,所以近期很多地区的款项还没有到位,库点暂时未开始收储超标小麦,这可能给市场“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但笔者想说的是,还有2个月的托市收储时间,贸易商完全可以再等等行情,等各地库点资金调配完毕,开库的地区有所增多后小麦市场的行情如何。笔者预计如果各地新开库点正式开放,小麦市场卖粮难的困境将有所缓解。
第二、粉企需求逐渐开始转好
整个7月份粉企的开机率都不高,这就使得其对小麦的需求量较小,再加上粉企长期处于亏损的边缘,所以也无大量资金与粮库抢粮,并且还对无法入库的小麦进行压价收购,这就使得今年的小麦价格上涨缓慢,呈现低开低走,缓步上行的行情走势。不过到了8月份,随着未来气温逐渐下降,空气干燥程度也会转好,届时粉企各产品存储难度下降,将提高开机率,而且下游的补货旺季也将到来,这可能会使得面粉价格有小幅走强的可能,所以8月份粉企对小麦的需求会明显增加,而国储拍卖的小麦依然是年以前的陈麦,质量一般、价格还偏高。所以粉企对新麦的采购积极性会明显提高,会推动小麦价格上涨。并且以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小麦质量来看,各地粉企想要低价拿到优质粮的可能性不大,那么低价收购一些质量差些的小麦,然后与自家库存中的好小麦混合使用将是必然现象。这样一来,质量稍微超标的小麦后期价格将会受益上涨。
第三、贸易商扛不住降价销售
虽然市场对小麦价格后期上涨的呼声很高,但部分贸易商还是扛不住,要低价售粮。主要是因为很多贸易商手中小麦是从农户处赊账购买的,近期农户频繁催账也让部分贸易商万般无奈,部分贸易商反映即便是未来行情会转好,但现在只得赔钱出售手中小麦,腾出钱来给农户尾款,所以后期的上涨又有什么意义呢?现在还是在低价走货。笔者认为,这还是要看手中粮源的质量到底如何,如果质量太差,那就不必再等,因为即便后期需求转好,也是优先选择质量相对更好的麦子,次麦还是走不动货。但如果手中小麦质量尚可,还是要再扛一扛,毕竟亏本的不叫生意。另外,现在的贸易商是处在不愿意往外发,希望别人来拿货的状态,这样就势必卖不上高价并且走货缓慢,道理很简单,“下村屯的收购价必然要比自己在家收的价低一些”。在这里笔者提醒大家,不要盲目跟随周边人群的做法,还是要根据自己手中的粮源质量以及对比本网提供的各地相关数据,做好对比后再做决定,尽量降低损失。
笔者观点:预计8月份的小麦行情将是以涨为主,在国储托市持续的大环境支撑下,地方超标小麦的收储也会让小麦入库量增加,小麦整体价格中心将会上移。不过市场实际反馈利好还需时日,预计8月中旬将会出现小麦的明显涨势。针对近期有个别贸易商在农户催款以及自身粮源品质确实较差的双重影响下降价出售小麦,使得一些持粮者有些恐慌心理,也想低价走货。笔者认为要理性对待,应多多哪些偏方能治疗白癜风南昌治疗白癜风医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twfh.com/xmzz/1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