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现在饺子已经是非常普遍的食物,想吃的话可以自己包,也可以去外面的饺子店吃。但是在五六十年前,物质生活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那个时候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好好吃一顿饺子,平时想吃饺子基本属于奢望。
曾经爷爷奶奶给我们讲过他们小时候的事,每个家里都有一大帮人要吃饭,白米饭不能敞开肚皮吃,平时吃得最多的就是加了萝卜、红薯煮的稀粥。那个年代很苦,或许现在我们没办法理解,但是总有一些过去的美食流传到现在,让我们忆苦思甜。
在老一辈人心中,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吃的,野菜、野果、树叶、树皮,只要加工得当就能吃。特别是树皮,有一种叫做榆树的树皮,把它靠近树心的那层白皮晒干了磨粉,叫做榆皮面,可以做饺子皮和面条。
众所周知,饺子皮都是小麦粉做的,以前小麦粉也是很精贵的粮食,那时候叫做“白面”。白面馒头、白面饺子的说法就是那时候来的,代表着顶顶好吃的食物。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就有不少提到白面的。现在白面是稀松平常的面粉,谁都吃得起,在过去可能只有过年才吃得到。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榆皮面就发挥作用了。因为榆皮面黏性大,它毕竟是树皮做的,不同于真正的食物,把它掺杂在玉米粉和高粱粉中,使这两种廉价的粉具备了饺子皮的韧性。
经过合适的比例调配,饺子皮可以轻松成型,然后调好馅,无非就是萝卜白菜之类的素馅,就可以包饺子了。再怎么素的馅,好歹它也是饺子啊!虽然没有白面饺子那么软和,但是满足一下饥饿的胃和嘴巴还是很有用的。
用现代的观点来看,榆皮面相当于是食品添加剂,不过它取材于纯天然的树木之中,还是很安全的。至于营养价值有多高倒不至于,可以说是改善了一下风味和口感。
榆皮面在过去是吃不饱饭的穷人无奈的选择,如果能吃得起白面,谁还会吃榆皮面?到现在这个社会,时代变了,精细的食物和过度加工食物被健康人士所不喜,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吃粗粮,吃天然的食物,榆皮面由此也再度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在北方一些农家乐特色旅游地区,榆皮面成了稀罕美食,人们用榆皮面和白面做成各种美味的小吃,饺子、面条、饸烙等等,吸引了不少游客。
榆皮面做出来的食物天然带着一股树木的清香,颜色也是比较原始的棕色,看起来很不错。它的口感也与众不同,很滑溜,又有韧性,评价还是很不错的。现在榆皮面只是一种怀旧食物,市面上比较少见,不一定能买得到。
各位朋友,你吃过用榆树皮做成的榆皮面吗?你们那里现在还有老农民会做这种怀旧食物吗?欢迎留言交流,说说你的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