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www.jk100f.com/m/大家好,我是甄女士。年,小麦育种专家黄光正病重,医院一连着下了几次病危通知书。临终前,他已经瘦成了皮包骨头,疼得几乎要晕了过去,就连神智也有点不清了。趁着清醒的时候,他用尽了最后一点力气给学生写了一封信,留下了八个嘱托,其中有一条是: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往前走,都要往前干,一定要把小麦的科研继承下去。后来,那名学生将全部的精力都给了小麦,如今,中国人吃的每8个馒头中,就有1个来自他培育的“矮抗58”。他就是被称为”小麦之父“的茹振钢。年,河南爆发了历史罕见的大饥荒,那一年能够吃上一顿饱饭就是最大的奢望。16年后,一个叫茹振钢男孩出生在了河南沁阳县南关村,可他出生没多久,就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那时候,茹振钢家中兄弟姐妹很多,吃上一碗白面饭成为了茹振钢最大的梦想,他说,那时候谁手里要有吃的,他可以放下尊严做任何讨好之事。所以小的时候,他总想着什么时候可以不为吃饭犯愁,那才算上最好的日子。年,茹振钢参加了高考,当时他特别想当一名科学家,但却意外的被录取到了农科院校。刚开始,他有点失望。他的班主任劝他说:“农业研究非常重要,如果你能让沙漠变绿洲,再让绿洲都种满粮食,解决中国人吃饭的问题,那将是多么了不起的功劳!”茹振钢一听特别有道理,他决定把让中国人吃饱饭当做自己的最大目标。年,茹振钢从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河南科技学院,在那里他遇到了自己的恩师黄光正教授。黄光正告诉茹振钢,如果想要做科研一定要有点傻子精神。当时,茹振钢还不太明白老师的意思,黄光正就解释说:“好多人不是因为不聪明,是因为太聪明了。这山看着那山高,其实他不持久。搞科研的人要持之以恒,盯住一个科学命题就要把它干到底干到完美,干到把自己聪明才智全部用尽了。”茹振钢当即就告诉老师:“我不怕吃苦,一定能坚持下去。”从那之后,为了夯实基础,茹振钢直接泡在了图书馆,就连中午吃饭的时候都不舍得出去。就这样几年过去,他几乎把图书馆的书都翻了个遍。年5月,茹振钢去周口去进行小麦考察,有位老乡特别骄傲的跟他说:“你看今年的麦子长的挺好,穗子又多又大眼看就要大丰收了。”茹振钢听了之后很高兴,可到了晚上就来了一场暴风雨,老乡们的麦子全部倒在了地上,这意味着这一年的产量将会大打折扣,农民们一年白忙活了。这件事情对茹振钢的冲击很大,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育成让农民们种上放心的种子。为了培育新的品种,摸清现有品种的生长特点,茹振钢种下1万多份小麦品种。从此以后,他便开始了不分昼夜的观察,有一年的大年初一,突然下起了雪,天特别的冷,在看到下雪后,茹振钢换上了胶鞋就往外跑,他告诉家里人,这是观察小麦抗冻的最佳时机,绝对不能错过。“年可以不过,试验不能停。一年天,我一天也离不开小麦。”在茹振钢一次次不停的实验下,他终于培育出了一个高产稳产,好种好管,能抗8级大风,能耐零下16度低温的小麦品种,他还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矮抗58”。为了推广最新的麦子,茹振钢常年奔走于各地的农田之中,乡亲们都说,要想认出茹振钢很容易,因为他常年都会背一个很大的斜挎包,里面装着工具、资料和水壶。“他背个包,骑辆自行车,一到村里就抓紧给乡亲们上课,抽空再去田里看看。”经过试种后,乡亲们的小麦产量从过去亩产不到斤一跃到现在亩产斤。大家都说茹振钢是“粮财神”,更有乡亲们编出了“矮抗58,谁种谁发”的童谣口耳相传。如今,矮抗58品种累计推广2.6亿亩,增产小麦.1亿公斤,被誉为“黄淮第一麦”。也就是说,全国每8个馒头中,就有1个来自矮抗58。认识茹振钢的人都知道,他这个人绝对没有教授的架子,每一次跟大家吃饭,他都会把每一粒饭全部吃光,不会浪费一点儿。因为他说:“粮食是天大的事,小麦生产还没有到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必须抓紧科研,把世界小麦话语权握牢在我们中国人手中。”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约1/3粮食被损耗和浪费,总量约每年13亿吨。换种说法,全球大约28%的农业用地产出的食物会被浪费。而如果这些粮食中有25%得以保留,就足以养活全世界8亿的饥饿人口。当下,全世界76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2亿面临饥饿,相当于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人挨饿,每5秒就有两个孩子饿死。茹振钢曾说,“粮食是我的命,要知道,一粒种子完全可以改变世界。”而我们能做的最小的努力就是:吃好每一顿饭,吃干净碗中的每一粒米。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twfh.com/xmjg/14474.html